幼兒園真的可以免費了!
今年兩會的《政府工作報告》提出,“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”。7月25日,國務院常務會議對這項工作作出具體部署,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正式啟動、落地。
作為基礎教育的起點,學前教育關乎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。從“基本普及”到“普惠發(fā)展”,再到“逐步免費”,我國學前教育迎來重大變革。
免費學前教育如何逐步推行,還會面臨哪些難點,免費的同時如何保質甚至提質,會給家庭帶來哪些變化?
促進生育意愿,提高人口素質
為了提高民眾的生育意愿,國家層面出臺了多項政策。近日,國家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公布,從2025年1月1日起,無論一孩、二孩、三孩,每年每孩均可領取3600元補貼,直至年滿3周歲。
免費學前教育則是針對3歲至學齡前階段的兒童。一方面,這項政策可以直接減輕家庭育兒經濟負擔;另一方面,學前教育作為孩子接受正規(guī)教育的起點,其成本和質量直接影響家庭的生育決策。
當前,幼兒園收費項目主要包含保教費和餐費,寄宿制幼兒園還包含住宿費。各地公辦幼兒園收費標準因地區(qū)和園所等級差異顯著,普遍實行政府定價,保教費區(qū)間從每月幾十元至上千元不等。
廣州王女士的兒子正在一所公立幼兒園就讀,她給《中國慈善家》記者算了筆賬:“每月保教費、伙食費再加上興趣班、材料費等各類費用,加起來超過一千元。如果學前教育能實現免費,單是保教費這一項減免,一年就能為家里節(jié)省近一萬元開支,這對我們普通家庭意義不小。”
而對于價格更加昂貴的民辦幼兒園來說,保教費更是家庭教育中一筆巨大的支出。
“‘育’的成本會影響‘生’的決策,免費學前教育可緩解養(yǎng)育方面的焦慮?!敝袊逃茖W研究院副研究員郭元婕說。但她也強調,免費學前教育對生育會產生一定影響,但它并不只是為了解決生育焦慮問題,而是一項民生利好政策。一方面減輕了家庭教育投入負擔,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國家整體人口素質,讓孩子們無論家庭條件如何,都能得到相對公平的學前教育。
從普惠到免費
實際上,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“免費學前教育”之前,已經經過了長期的政策鋪墊和實踐探索。
早在2010年,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(fā)展規(guī)劃綱要(2010-2020年)》就明確了“基本普及學前教育”的發(fā)展目標。同年,國務院出臺《關于當前發(fā)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》,“普惠性”首次出現在國家文件中,強調發(fā)展學前教育必須堅持公益性和普惠性。
此后,國家通過實行4個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,基本解決了“入園難”問題。2018年,中共中央、國務院又出臺《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(guī)范發(fā)展的若干意見》,提出“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%”的目標。
隨后,在國家財政和地方財政的補貼下,大批民辦幼兒園成為普惠園,保教費也大幅降低。
以北京為例,條件較好的普通民辦幼兒園原來保教費普遍在每月3000元至5000元不等,而成為普惠園之后,基本降到每月1200元。
2024年11月,《學前教育法》正式通過,以法條形式固化了“大力發(fā)展普惠性學前教育”的目標,并提出“有條件的地方逐步推進實施免費學前教育,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”。
今年1月印發(fā)的《教育強國建設規(guī)劃綱要(2024-2035年)》,首次將“探索逐步擴大免費教育范圍”納入國家教育發(fā)展戰(zhàn)略。受訪專家表示,從“基本普及”到“普惠發(fā)展”,再到“逐步免費”,中國學前教育政策布局正開始加速。
除了中央的頂層設計,近年來,多個省市和地區(qū)已開始探索學前免費政策的落地。早在2011年,陜西宣布對學前一年教育實行“一免一補”?!耙幻狻敝该獬泄k、民辦幼兒園學前一年幼兒(學前班、幼兒園大班)保教費,“一補”指建立學前教育資助制度,對家庭經濟困難幼兒、殘疾幼兒、孤兒補助生活費。
2013年,江蘇省出臺《關于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意見》,明確提出到2015年,90%左右的幼兒在公辦幼兒園或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就讀,到2020年,學前1年免費教育基本實現。次年,試點城市南京率先出臺政策,凡符合免費條件的大班幼兒,每生每月減免保育教育費600元,保育教育費收費低于免費標準的大班幼兒,按實際收費標準全額減免,差額資金優(yōu)先用于減免幼兒伙食費。
除此之外,不少地區(qū)面向特殊、困難兒童實行免費學前教育。比如2022年,合肥市對殘疾學生實行從學前到高中階段15年全免費教育。2023年,廣東省江門市強調落實殘疾兒童免費接受學前教育制度。
今年春季學期,內蒙古準格爾旗成功構建起從幼兒園到高中的15年全程免費教育體系,成為全國首個實現全學段免費教育的縣域。根據政策,公辦及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3-6歲在園兒童,每人每年可獲得3600元保教費的全額減免。
然而,在試點的過程中,一些問題也逐漸顯現。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宋映泉經過調研發(fā)現,率先探索的地區(qū)目前面臨財政持續(xù)投入壓力、地區(qū)發(fā)展不均衡、政策長期性保障、資源優(yōu)化配置以及民辦園的定位模糊等問題。
“在率先探索的一些省市,實行學前一年免費(5歲孩子免費),但并沒有達到政策的預期效果。一是增加地方財政負擔,二是被減免的家庭大多本身經濟條件較好,減免政策對他們影響不大。因此有些地方政策實施一段時間后又停下來了?!彼斡橙嬖V《中國慈善家》。
分類施策,不能一刀切
那么,如何確保學前免費政策的可持續(xù)性和有效性?
針對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有關舉措,國務院常務會議進行了部署:指導各地盡快細化工作方案,按照分擔比例安排好補助資金,確保按時足額撥付;加強動態(tài)監(jiān)測評估,科學核算辦園成本,統(tǒng)籌好公辦、民辦幼兒園補助政策,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兒童、孤兒和殘疾兒童等群體政策銜接和兜底保障。
根據教育部披露的數據,2023年,全國共有學前教育在園幼兒4092.98萬人,學前教育經費總投入為5382億元,學前教育占財政性經費的支出約為6.2%。
經費保障是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的關鍵。《2024年全國教育事業(yè)發(fā)展統(tǒng)計公報》數據顯示,2024年,全國共有學前教育在園幼兒3583.99萬人,預計2025年的在園幼兒數約為3000萬,比2024年減少500萬左右。如果考慮到地區(qū)的差異進行折中,保教費按照生均500元/月計算,一年10個月的保教時間,3000萬在園幼兒就需要增加1500億元的財政經費投入。
在民眾最關心的“錢誰來出”這個問題上,按照《學前教育法》規(guī)定,學前教育是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。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“按比例分擔免費學前教育補助資金,建立健全免費學前教育經費保障機制”,對此郭元婕認為,中央和地方共同分擔,但不能是“一刀切”,而是應該根據地區(qū)發(fā)展水平,合理制定中央與地方的分擔比例。
北京聯(lián)合大學師范學院學前教育系副主任趙路平表示,推進免費學前教育的進一步實施,需要兼顧財政壓力與教育質量、教育公平的提升。一方面要確保財政精準投入,尤其是對于一些民辦幼兒園,要避免出現“免費致虧”;另一方面,要科學核定辦園成本,根據地域經濟差異制定不同的中央和地方財政支付比例,并建立經費的動態(tài)調整機制,根據當地經濟水平、物價指數同步調整生均經費標準。
目前,中國學前教育資源在分布上仍存在不均衡問題,城鄉(xiāng)之間、不同區(qū)域之間的發(fā)展差距較為明顯。在推進免費學前教育政策的過程中,需立足統(tǒng)籌全局的視角,針對不同地區(qū)的實際情況,制定差異化、精準化的實施策略。
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,要統(tǒng)籌考慮學齡人口變化、財力狀況等因素,堅持?;颈F栈菰瓌t,分階段、有步驟有序推進免費學前教育。如何科學核算辦園成本,統(tǒng)籌好公辦、民辦幼兒園補助政策,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。
“目前的基礎教育管理方式是以區(qū)、縣統(tǒng)籌為主,即使在同一個地區(qū),區(qū)縣之間經濟發(fā)展的差距依然很大。在一些經濟相對不發(fā)達區(qū)縣,如果強行去推免費學前教育政策,就無法保證幼兒園軟件和硬件的質量。”郭元婕說。
郭元婕建議,要實施免費學前教育,就不能局限于區(qū)、縣一級的管理,而是應該由省、市來統(tǒng)籌發(fā)展。實際上,一些經濟發(fā)達地區(qū)已經在嘗試市級統(tǒng)籌的管理模式,比如無錫學前教育建立了“市級統(tǒng)籌、以縣為主、縣鎮(zhèn)(街道)共建”的管理體制。2023年底,無錫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已達100%,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93.66%,省市優(yōu)質幼兒園覆蓋率達到92.29%。
“‘逐步推行’不是一刀切,要考慮到地區(qū)間的差異與現實需求。堅持盡力而為、量力而行,才能更好地推動免費學前教育逐步落地落實?!惫颊f。
趙路平認為,免費學前教育首先要確保資源均衡配置,優(yōu)先在人口流入區(qū)、農村薄弱區(qū)擴容增量。優(yōu)先保障特殊群體需要,各地應建立困難兒童數據庫,滿足孤兒、殘疾兒童、流動兒童等特殊群體的入園需求,將免費政策從特殊群體逐步拓展到全部適齡兒童。
宋映泉則建議,“逐步推行”應從部分特定人群免費,到更大范圍內的覆蓋;從貧困低收入家庭,到中等收入家庭,再到全民;從5歲兒童到4歲,到3歲,再到更低齡的兒童。
既要免費,也要保質
當民眾普遍為學前免費政策叫好的同時,不少學者也提出一個尖銳的問題:免費是否也意味著降質?
學界的擔憂不無道理。北京多位民辦幼兒園負責人向《中國慈善家》記者反映,近年來民辦幼兒園變身普惠園后,不少幼兒園出現經費無力支撐的情況,導致優(yōu)秀的幼師流失嚴重,園方不得不降低成本,比如招聘學歷低、經驗少的幼師和管理人員,甚至降低餐食標準,由此造成學前教育質量下降。
此外,隨著近年來人口出生率的下降,一些民辦幼兒園由于缺乏生源不得不關閉,造成不少幼兒無法就近入園的新問題,這同樣也是一些公辦幼兒園面臨的問題。
北京一家公辦幼兒園負責人曾在上百位家長中做問卷調查后發(fā)現,孩子的教育支出只是影響家庭教育決策的因素之一,“免費了如果質量不好,或者不能就近入學,就會給家庭造成更大的問題?!边@位負責人說。
在宋映泉看來,若政府補貼無法完全覆蓋幼兒園運營的實際成本,可能會使幼兒園硬件設施更新與軟件服務提升滯后。因此,政策制定者需要首先考慮在免費情況下怎么確保質量。
趙路平也同樣擔憂,推行學前免費教育可能會對幼兒園的辦學質量、教師待遇等產生影響。她建議,政府的定位應該從“經費供給者”升級為“規(guī)則制定者+質量守護者”,通過財政杠桿與制度創(chuàng)新化解免費政策下的質量風險。
為保證學前教育“留得住人”,趙路平提出,將幼師薪資納入財政優(yōu)先保障序列,立法規(guī)定幼師工資的底線標準,不得擠占教師薪酬預算。同時,推行編制內外同工同酬,實現社保、職稱評定全覆蓋。設置長效激勵機制,發(fā)放階梯式從教津貼,保障優(yōu)質人才不流失。此外,還要將一定比例的財政補助資金強制用于教師培訓,逐步提升教師質量。
她還建議,對民辦轉型園實施質量評級補助機制(例如優(yōu)質園補助上浮30%),保留高端民辦園自主定價權以滿足多元需求。
“一方面國家對轉型民辦園實施‘運營補貼+教師培訓’組合支持,消除質量滑坡風險。另一方面也要有質量的剛性約束,嚴格遵守《學前教育法》中的質量指標,加強教育質量監(jiān)督?!壁w路平說。
作者:溫如軍